靛色 indigo




靛色INDIGO

靛色 (靛藍、靛青,英語:indigo)為光譜中從波長420到440奈米的色彩,一般泛指介於藍色和紫色之間的藍紫色。
有一種方法可以觀察光譜靛,將一般CD片置放於螢光管下即可反射出靛色。 原理是螢光燈因含有水銀可於波長435.833奈米發出亮光,而且CD片可以作為繞射光柵使得光譜靛反射出來。其實也可以從螢光燈光譜中觀察。

4種常用靛色
靛色的中文名源自靛青染料的原料──蓼藍(古稱藍,又稱靛青與靛藍;學名Polygonum tinctoria)、英文名INDIGO則是另一種可作成大成藍染料的植物,稱作木藍 (Indigo;學名Indigofera tinctoria)。
螢幕靛 (Electric Indigo) :是一種從電腦螢幕顯示,顏色接近光譜靛 (Spectrum Indigo) 的色彩。色相位於網頁色藍和紫之間。
深靛 (Deep Indigo) :或稱藍紫 (Blue Violet) 是一種比顏料靛亮但比螢幕靛暗的色彩。網頁色為#blueviolet。
顏料靛:通常由顏料或色鉛筆調色出來。螢幕靛也可以從顏料中調色,衹需要加些白顏料到靛顏料中調即可。網頁色為#indigo。
靛青染料色 (Indigo Dye) 是一種與光譜靛或顏料靛不同的顏色。事實上這是從蓼藍或木藍植物提煉出來的染料。成品染劑的顏色是一種更暗的顏色,接近網頁色──午夜藍 (Midnight Blue)。
以上四種均為靛色,在使用時須指明是哪一種。因為這四色是完全不同的靛色。

光譜中的靛色接近螢幕靛 (Electric Indigo) 。右側的色樣是直接對應國際照明委員會色譜 (CIE chromaticity diagram) 中波長430奈米位置的色彩而來。比之後所提的顏料靛要來得明亮許多。在下方的顏色對照表中可以發現光譜靛色恰好位於光譜藍色及紫色之間。這裡的螢幕靛接近於電腦螢幕上的光譜靛。但實際上卻無法由電腦螢幕上正確顯示光譜靛,因為光譜靛是在國際照明委員會色譜的顯示色域之外,所以螢幕靛只是一個接近光譜靛的近似色。
在迷幻的1960年代,曾以一些螢光洋紅顏料及大量的螢光藍顏料混合出接近螢幕靛的色彩。
靛色既非加色原色也不是減色原色。這個色彩的英文名INDIGO是牛頓在區分光學光譜時所命名並加以定義。他將光譜區分為七彩使得色彩數能與西方音階中的七音符相符。因為他相信聲音和亮光自然相似,同時也能對應到他當時所知的七行星、一週七天及其他有七個項目的要件。
人類的眼睛天生對靛色光頻比較不敏感,能明辨其他色彩系的人往往不能將靛色由藍色和紫色中區分出來。包括以薩克‧艾西莫夫 (Isaac Asimov) 在內的評論者曾建議靛色不應看作單獨的色彩,而應屬於藍色系色或紫色系色。
其他人則持續接受靛色為光譜中的主要色彩再加上紅、橙、黃、綠、藍、紫。從下方的藍靛紫對照表來看,任何有正常色彩視覺者均能輕易區別這3種色彩。
在所有的純色中,靛色被色彩學者視為色環中最暗者,而黃色則最亮。

靛青染料的化學結構式
右側顯示的是靛青染料色 (Indigo Dye)。人類很早就開始使用靛青染料,從中國古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出自於西元前300年東周荀子的著作,可見靛青染色技術至少已使用了2300年。這個技術是將蓼屬植物的葉或莖拿來作染料使用,但是其作為靛青染料的原料其實是相當淺的藍色,經由不同的提煉技術變化出多樣染法。以日本為例,從飛鳥時代就已經將靛青染料用在衣服之上,隨著時代演進而變化出淺藍、淡藍、靛青、藏青等多種顏色。現今的靛青染劑實際上比較接近於網頁色——午夜藍 (Midnight Blue)。

圖片出處:
http://www.khge584.com/index/5rex6JOd6Imy5aS05Y%2BR.html
 http://huaban.com/pins/902279689/

文字出處:
維基百科

留言